诚信为本
量力而为
当前位置:峰汇在线 外汇知识 外汇理论书籍 正文

3.12 回避市场风险

首先要搞清楚的,什么是市场的风险。有关风险,前面可以带上不同的定性,政策风险、系统风险、交易风险、流通风险、经营风险等等,但站在纯技术的角度,一切风险都必然体现在价格的走势上。所有的风险,归根结底,最终都反映为价格波动的风险。例如,某些股票市赢率很高,但其股价就是涨个不停。所以站在纯技术的角度,只能在技术上衡量其风险,而不用考虑市赢率之类的东西。

有人可能要问,如果业绩突然不好或有什么坏消息怎么办?其实这种问题没什么意义。即使在成熟市场里,这类的影响都会事先反应在走势上,更不用说在中国社会里,什么消息可以没有任何人事先知道?你不知道不等于别人不知道,你没反应不等于别人没反应。而这一切,无论你知道与否,都必然会反应到走势上。等消息明朗,一切都晚了。走势是怎么出来的?是用钱堆出来的!在这资本的社会里,又有什么比用实在的钱堆出来的更可信?除了走势,又有什么是更值得相信的?而那些更值得相信的东西,又有哪样不是建筑在金钱之上的?资本市场就是一个金钱的游戏,除了钱,还是钱。只有钱是唯一值得信任的。而钱在市场上运动的轨迹,就是走势。这是市场中唯一可以观察与值得观察的东西。一切基本面、消息面等的分析,最终都要落实到走势上,要让实在的钱来说话,否则都是自渎而已。只要有钱的运动,就必然留下轨迹,必然在走势上反映出来。

市场中,唯一的活动,其实就是钱与股票的交换运动。股票就是废纸一张!什么基本面分析,这价值那价值的归根结底都是胡诌。股票就是废纸,唯一的功能就是一张能让你把一笔钱经过若干时间后合法地换成另一笔钱的凭证。交易的本质就是投入一笔钱,在若干时间后换成另一笔钱出来,其中的凭证就是交易的品种。本质上,任何东西都可以是交易品种。所谓股票的价值,不过是引诱你把钱投进来的诱饵。应用本理论的人,绝对要首先认清楚这一点。对于你投入的钱来说,那些能让你在下一时刻变成更多的钱出来的凭证就是有价值的。市场上,对任何的股票都不值得产生感情,没有任何股票可以给你带来收益。能给你带来收益的是你的智慧和能力,那种把钱在另一个时间变成更多钱的智慧和能力。

同理,市场的唯一风险就是你投入的钱在后面的时刻不能用相应的凭证换成更多的钱,除此之外,一切的风险都是狗屁风险。但任何的凭证,本质上都是废纸,以0以上的任何价格进行的任何交易都必然包含风险,也就是说,都可能导致投入的钱在后面的某一时刻不能换回更多的钱,所以,交易的风险永远存在。那么,有什么样的可能,使得交易是毫无风险的?唯一的可能,就是你拥有一个负购入成本的凭证。什么是真正的高手、永远不败的高手?就是有本事在相应的时期内把任何的凭证变成负购入成本负价格的人。所以对于真正的高手,交易什么其实根本不重要。只要市场有波动,就可以把任何的凭证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变成负购入成本。本理论,本质上只探讨一个问题,如何把任何价格的凭证,最终都使其购入成本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变成负数。

任何的市场波动,都可以为这种让凭证最终变成负数的活动提供正面的支持,无论是先买后卖与先卖后买,效果是一样的。但很多人就只会单边运动,不会来回动,这都是坏习惯。市场的无论涨还是跌,对于你来说永远是机会,你永远可以在买卖之中。只要有卖点,就要卖出;只要有买点就要买入。唯一需要控制的,就是量。即使对于很大的资金量来说,1分钟的卖点也应参与,可能只卖5万股,跌到1分钟买点买回来,差价就只有1毛钱,整个操作就除了手续费可能只有4000元的收入。但4000元不是钱?够一般家庭一个月的开销了。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操作能让总体成本降低即使是0.000000001分,也必须这样做。所以,对于本理论来说,任何的卖点都是卖点,任何的买点都是买点,唯一需要控制的只是买卖的量而已。级别的意义,其实只有一个,基本只和买卖量有关,日线级别的买卖量当然比1分钟级别的要多多了。对于任何成本为正的股票,永远不能信任,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尽快搞成负数的。注意,在持股成本变成负数前,仓位是一直不变的,最开始多少就是多少,上上下下,卖点的时候变少,买点的时候又回复原来的数量,但绝对不加仓,一开始就买够。

站在这个角度,股票是无须选择的。唯一值得选择的,就是波动大的股票,而这个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当然,对于资金量小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全仓进出,游走在不同的凭证之间。这样的效率当然是最高的。本理论就像一个吸血的机器,无论庄家是向上向下都只能为本理论制造把成本摊成负数的机会,他无论干什么都没用。一笔足够长的钱+加上本理论的熟练运用=战无不胜。市场,哪里有什么风险?

对于小资金来说,资金管理不算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但随着赢利的积累,资金越来越大,资金管理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一般来说,只要有好的技术,从万元级到千万元级,都不是什么难事情。但从千万以后,就很少人能稳定地增长上去了。所有的短线客,在资金发展到一定后,就进入滞涨状态。一旦进入大级别的调整,然后就打回原形,这种事情见得太多了。因此,在最开始就养成好的资金管理习惯,是极为重要的。投资,是一生的游戏,被打回原形是很可悲的事情。好的资金管理,才能保证资金积累的长期稳定,在某种程度上,这比任何的技术都重要,而且是越来越重要。对于大资金来说,最后比拼的,其实就是资金管理的水平。

资金,必须长期无压力,这是最重要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资金,一定不能交给别人管理。自己的盘子,一定要自己负责,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不能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危险的境地,所谓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都不是资本市场应该采取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可能一时成功,但最终必然失败。技术分析的最重要意义在于,让你知道市场究竟在干什么,市场在什么位置该干什么,让你知道,一个建立的仓位,如何持有,如何把一个小级别的持有逐步转化为大级别的持有,又如何退出。这一切,最终都是为资金管理服务的,投资最终的目的不是股票本身,而是资金。没收回资金,一切都没意义。股票都是废纸,对资金的任何疏忽,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任何人,必须明确的是,多大的资金,在市场中都不算什么。而且,资金是按比例损失的,一万亿和一万元,按比例损失,变成0的速度是一样的。无论多大的资金,要被消灭,可以在举手之间。因此,永远保持最大的警觉,这是资金管理最大的、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这一点,一切管理都是无用的。

一个最简单又最有效的管理,就是当成本为0以前,要把成本变为0;当成本变成0以后,就要挣股票,直到股票见到历史性大顶,也就是至少出现月线以上的卖点。一些最坏的习惯,就是股票不断上涨,就不断加仓,这样一定会出问题。买股票,宁愿不断跌不断买,也绝对不往上加码。投入资金买一只股票,必须有仔细、充分的准备。这如同军队打仗,不准备好怎么可能赢?在基本面、技术面等方面都研究好了,介入就要坚决,一次性买入。如果你连一次性买入的信心都没有,证明你根本没准备好,那就一股都不要买。买入以后,如果你技术过关,马上上涨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没这水平,下跌了,除非证明你买入的理由没有了,技术上出现严重的形态,否则都不能抛一股。而且可以用部分机动的资金去弄点短差(注意,针对每只买入的股票,都要留部分机动的资金,例如1/10),让成本降下来。但每次短差,一定不能增加股票的数量。这样,成本才可能真的降下来,有些人喜欢越买越多,其实不是什么好习惯。这股票该买多少,该占总体资金多少,一开始就应该研究好,投入以后就不能再增加。

股票开始上涨后,一定要找机会把股票的成本变成0,除了途中利用小级别不断弄短差外,还要在股票达到1倍升幅附近找一个大级别的卖点出掉部分,把成本降为0。这样,原来投入的资金就全部收回来了。有人可能要说,如果那股票以后还要上涨10倍呢?这没问题,当股票成本为0以后,就要开始挣股票。也就是利用每一个短差,上面抛了以后,都全部回补,这样股票就越来越多,而成本还是0。这样,这股票就算再上涨100倍,越涨你的股票越来越多,而成本永远为0。这是最可怕的吸血,庄家、基金无论如何洗盘,都使得你的股票越来越多,而你的成本却是0。然后,等待一个超大级别的卖点,一次性把他砸死,把那庄家、基金给毁了。想想,成本为0的股票,在历史大顶上砸起来是最爽的。

这就是资金管理中针对每只股票的最大原则,按照这原则,你不仅可以得到最安全的操作,而且可以赢得最大的利润。特别挣股票的阶段,一般一个股票,盘整的时间都占一半以上。如果一个股票在上涨后出现大型盘整,只要超大级别卖点没出现,这个盘整会让你的股票不仅把抛掉的全挣回来,而且比底部的数量还要多,甚至多很多。一旦股票再次启动,你就拥有比底部还多的但成本为0的股票,这才是最大的黑马,也是最大的利器。一个合理的持仓结构,就是拥有的0成本股票越来越多,一直游戏到大级别上涨结束以后。例如这轮大牛市,直到牛市结束前,才把所有股票全部清仓。而资金,就可以不断增加参与的股票种类,把这程序不断下去。这样,操作资金不会增加,特别对大资金,不会经常被搞到去当庄家或钱太多买了没人敢进来,这样就不会增加操作的难度,但股票种类越来越多,但成本都是0。这样,才会有一个最稳固的资金管理基础。

政策性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本质上是不可准确预测的,只能进行有效的相应防范。

首先,中国政策性风险将在长时间内存在,这是由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环境所决定的。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应该是重监管、轻调控。而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至少将在很长时间内,监管和调控都至少是同等重的。甚至,在一些特定的时期,调控将成为最重要的方向。这是客观现实,是由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其实并不是任何人故意要这样的,所以,任何对这的指责,其实都是有毛病的。

调控,有硬调控与软调控两种。像发社论、讲话、严查之类的,就是明显的硬调控,这种调控方式是否永远不再发生,这谁都不敢保证;至于软调控,就是调控中不直接以资本价格为最直接的目的,而是结合着更多大的方面考虑,政策上有着温和和连续的特征。

当然,站在调控的角度,如果软调控不得力,那么硬调控成为唯一选择的时候,这其实不是调控者的悲哀,而是市场的悲哀,当市场的疯狂足以毁掉市场时,硬调控也是不得以为之。这方面,也要对调控者有足够的理解。有一种很错误的说法,就是中国的调控只调控上涨,不调控下跌,其实,站在历史实证的角度,这种说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因为,实际上,调控下跌的情况一点都不少,最著名的,就是1994年的325点,那三大政策的缺口,现在还在那里,这难道不是对过分下跌的调控吗?只不过,那是一次最成功的调控。而对下跌的调控,或者说是救市,经常都很失败,这只能说明调控的水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一个政策的出台,决不是任何一个人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任何一个体制下,只要是一个体制,就有均衡,那种个人任意超越体制的事情,已经越来越没有发生的可能。而且,散户、机构都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企图用抽象的名词掩盖一个个现实的实体而达到互相斗的结果,不过是某些运动逻辑的僵尸版。

其次,必须要明确,政策只是一个分力,政策不可能单独去改变一个长期性的走势。例如,就算现在有一个硬调控使得中短期走势出现大的转折,但最终也改变不了大牛市的最终方向。政策只有中短期的力量,而没有长期的力量。这点,即使对经济也是一样的。经济的发展,由经济的历史趋势所决定。中国经济之所以有如此表现,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中国经济处于这样的历史发展阶段,任何国家在这样的阶段,都会有类似的发展。但并不是说政策一无所用,一个好的政策,是促进、延长相应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个好的分力。

所以,政策是一个分力,是作用时间和能量不是无限的,而且,政策也是根据现实情况而来的,任何政策,都有其边界,一旦超越其边界,新的政策就要产生,就会有新的分力产生。而且政策分力,即使在同一政策维持中,也有着实际作用的变化。一个政策,5000点和1000点,效果显示不可能一样。

明白了政策的特点,对政策,就没必要如洪水猛兽,以下几点是可以注意的:

1、一个最终结果决定于价格与价值的相关关系。当市场进入低估阶段,就要更注意向多政策的影响,反之,在市场的泡沫阶段,就要更注意向空调控的影响。

2、最终的赢利,都在于个股,一个具有长线价值的个股,是抵御一切中短分力的最终基础。因此,个股对应企业的好坏与成长性等,是一个基本的底线。只要这底线能不被终结,那么,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而且,中短的波动,反而提供了长期介入的买点。

3、注意仓位的控制。现在透支已经不流行,但借贷炒股还是不少见。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把资本市场当赌场的,永远也入不了资本市场的门。在进入泡沫化阶段后,应该坚持只战略性持有,不再战略性买入的根本原则,这样,任何的中短波动,都有足够的区间去反应。

4、养成好的操作习惯。只有成本为0的,才是安全的,这大概是彻底逃避市场风险的唯一办法。

5、贪婪与恐惧,同样都是制造失败的祸首。如果你保持好的仓位,有足够的应对资金以及低成本,那么,就让市场的风把你送到足够远的地方。你可以对政策保持警觉,但没必要对政策如惊弓之鸟,天天自己吓自己。

6、不要企望所有人都能在硬调控出台前提早一天跑掉。可以明确地说,现在政策的出台的保密程度已经和以前大为不同。很多政策的出台,都是十分高效保密的。当然,一定范围内的预先,那肯定是有的。但这种范围已经越来越小。而且,能够反应的时间也越来越小,对于大资金来说,那点时间,基本无效。本理论可以开诚布公地说,现在政策的公平性已经越来越高,有能力预先知道的,资金量小不了,因而也没足够的时间去全部兑现。这在以前,有长长的时间去组织大规模撤退,那决不是一回事了。

7、必要的对冲准备,例如权证等。最近,认沽热销,也和一些资金的对冲预期有关。

8、一旦政策硬调控出现,则要在一切可能的机会出逃。在历史上,任何硬调控的出现,后面即使调整空间不大,时间也少不了。

9、关键还是要在上涨时赚到足够的利润。如果你已经N的平方倍了,即使用一个10-20%地去留给这飘忽不定、神经叨叨的非系统风险,那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成为市场的最终赢家,和是否提前一天逃掉毫无关系。资本市场,不是光靠这种奇点游戏就能成的。心态放平稳点,关键是反应,而不是神经叨叨的预测。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标题及链接:峰汇在线 » 3.12 回避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