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根颜色相反的蜡烛线具有相同的收市价时,就形成了一个反击线形态(也称为约会线形态)。描述这种形态,最好的办法是讨论如图6.38和图6.39所示的示意图。
如图6.38所示,是一个看涨反击蜡烛线的例子。本形态出现在下降行情中。在这个形态中,第一根蜡烛线是一根长长的黑色蜡烛线。在第二根蜡烛线上,市场的开市价急剧地向下跳空。到此刻为止,熊方觉得信心十足。但是马上,牛方发动了反攻,把市场推了上来,使价格重新回到了前一天收市价的水平。于是,先前的下降趋势的马头就被勒住了。
我们不妨把看涨反击形态同看涨刺透在形态上作一番比较。如果您还记得的话,刺透形态与本图所示的看涨反击线形态一样,也是由两根蜡烛线组成的。它们之间主要的区别是,看涨反击线通常并不把收市价向上推进到前一天的白色实体的内部,而是仅仅回升到前一天的收市价的位置。而在刺透形态中,第二根蜡烛线深深地向上穿入了前一个黑色实体之内。因此,刺透形态与看涨反击线形态相比较,刺透形态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底部反转信号。尽管如此,正如下面列举的一些实例所显示的,我们对看涨反击线形态还是不可小觑的。
从外形上看,看涨反击线形态与看跌的切入线形态(参见第四章,图4.31)也有相像之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白色的看涨反击线比切入线形态的白色蜡烛线更长。换句话说,在看涨反击蜡烛线上,市场在开市时急剧地向下跳空,然后市场再向上反弹,回升到前一天的收市水平;而在切入蜡烛线上,市场在开市时只是稍稍下跌了一些,然后便回升到前一天的收市水平。
图6.39所示是一根看跌反击蜡烛线。这种形态属于顶部反转形态,当它出现时,将阻止之前的上涨行情。在这种反击线形态中,第一根蜡烛线是长长的白色蜡烛线,保持了牛市一贯的上升动力。在下一根蜡烛线上,市场在开市时向上跳空。但从此时起,熊方挺身而出,发起反击,将价格拉回到前一天的收市价的水平。
如果说看涨反击线形态与刺透形态有渊源的话,那么,看跌反击线形态与乌云盖顶形态也有类似的关系。在看跌反击线形态中,第二天的开市价高于前一天的最高点,这一点与乌云盖顶形态是一致的。但是,与乌云盖顶形态不同的是,这一天的收市价并没有向下穿入前一天的白色蜡烛线之内。由此看来,乌云盖顶形态所发出的顶部反转信号,比看跌反击线形态更强。
在反击线形态中,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是,第二天的开市价是否强劲地上升到较高的水平(在看跌反击线形态中),或者是否剧烈地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在看涨反击线形态中)。其核心思想是,在该形态第二天开市时,市场本来已经顺着既有趋势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是后来,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故!到当日收市时,市场竟然完全返回到前一天收市价的水平!
如图6.40所示,5月29日是一根长的白色蜡烛线。市场本已于一周前开始形成上涨行情,这条蜡烛线就为这段上涨行情增色不少。5月30日,市场在开市时剧烈上涨,充分印证了上述上升趋势。然而,从此往后,市场在当日剩下的交易时间里走的都是下山道。到当日收市时,市场己经完全跌回到前一天收市价的水平。于是,5月29日和30日这两天,就构成了一个看跌反击线形态。如图6.41所示,看跌反击线形态终止了一段上冲行情。
如图6.42所示,随着1989年3月的看跌吞没线形态的出现,市场一泻而下。几个月以后,图示的看涨反击线形态撑住了这场暴跌。请记住,对于所有的趋势反转指标来说(比如说反击蜡烛线形态),它们实质上揭示了趋势即将发生变化。这并不意味着价格将掉头转向相反的方向。这里的实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通过这个实例我们看到,图示的底部反转形态发出信号,表明之前的趋势已经结束,于是市场从下跌转为横向延伸。本实例还说明,在反击线形态中,第二根蜡烛线的收市价未必一定与前一天的收市价完全一致,才能够形成有效的反转信号。如图6.43所示,当该流星线出现后,价格逐步受到侵蚀,直到图示的看涨反击线出现,才扭转了颓势。这根看涨反击线还有另一方面的积极性质;当日的开市价本来处在7月底、8月初形成的支撑区的下方,但是,市场并未能坚持住这一新低价位。这也说明,熊方已经丧失了对市场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