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
量力而为
当前位置:峰汇在线 外汇知识 外汇理论书籍 正文

第六章 约翰·奈夫——美国最杰出的理财高手

在温莎基金,耐夫手下有 4 名员工,顶头上司则是至今已共事了 20 多年的朱克·弗里曼。耐夫还进入了位于波士顿的母公司的 18 人的分析参谋机构。耐夫从不谈他的津贴收入,但他承认七位数的薪水可以让他生活得十分富裕。他受雇收入中的一部分是激励奖金。当温莎基金运作良好时,耐夫和手下能得到较多的收入。他的私人生活同样遵守他炒作证券的原则。耐夫的房子除了一个每逢周六在那里打一次运动量较大的网球的庭院外,没有什么不必要的装饰。他喜欢描述他买的装备或衣服是如何如何的便宜,他的鞋是在卢的鞋店里买的,他的短上衣是在赛姆的折价商店里买的。当他的女儿买了一辆轿车时,他仔细地研究了这一买卖后,又把车退回去要求降价 500 美元。在办公室里,耐夫坐在摇椅上,常常用一句简单的“好——就这么办!”来结束电话交谈。耐夫说他喜欢阅读历史书,尤其是有关欧洲历史的,也喜欢旅游。

耐夫有着一张宽大、诚恳、幽默的脸孔,肥大的下巴,富于表情的向上撇的嘴巴,前额高耸,一头银发,小鼻子上架着一副金属架眼镜。说话时带有粗哑的中西部的口音。耐夫喜欢在白衬衣的口袋里插一枝钢笔,常穿以多色菱形图案针织的袜子。这种节俭的生活方式有时还真带来了投资的机遇呢!有一次,他正在分析一家叫作伯灵顿制衣货栈公司的状况,趁实地调查的机会,他派妻子和女儿去这家公司一家连锁折扣商店去抽样检查。结果回来时她们带回了货栈公司的三件大衣,耐夫还接受了她们购买货栈公司的热情推荐,认购了该公司的 50 万股。

以差不多相同的方式,当福特汽车公司推出金牛型汽车时,耐夫对汽车和福特公司变得十分热心。耐夫在分析福特的投资利息时强调指出,福特几乎没有债务而且还有 90 亿美元的现金。他认为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阶层的差别就象白天与晚上。通用汽车公司傲慢得很,而福特公司让人感到轻松得如同在自己家里一样。福特的经理们知道如何降低成本、如何避免浮华的幻想。在福特,公司总经理和生产线上的工人一起吃饭。所以他知道工人们想些什么。一个福特生产线上的工人每年能得到数千美元的红利而通用汽车公司的工人则几乎没有。由于汽车制造厂商众所周知的决策失误,汽车工业股价大跌,1984 年初福特股跌至每股 12 美元,市盈率只有 2.5!此时耐夫大量吃进,在一年之中,耐夫以平均每股 14 美元购进 1230 万股福特股。3 年以后,福特股价升到每股 50 美元,这一下就给温莎基金带来了近 5 亿美元的利润。

耐夫说,证券分析员讨论汽车工业时总是以估计下一年的轿车销售量开始。每隔几个月,他们又根据当时的想法改变他们的预测。但他们从不谈卡车的情况。而实际上无论是福特还是克莱斯勒从卡车赚取的利润都多于轿车。耐夫认为 2/3 的福特卡车都售给了个人而非企业。年轻人,尤其是西南部的年轻人,不买家庭旅行车而宁愿买小吨位货车或微型货车,这成了日益流行的时尚。美国汽车制造厂商占有国内卡车市场的 85%,而日本厂商由于其国内卡车市场有限,没有发展出口卡车生产线,对美国卡车市场的竞争压力远不及轿车。此外美国还征收 25% 的卡车进口税。

1980 年,宾夕法尼亚大学请耐夫经营其捐赠基金。该基金的经营业绩在此前的 10 年中名列 94 家大学捐赠基金的末尾。耐夫以他一惯的战略来重组宾大捐赠基金,倾向那些前景不明、业绩平平、不为人注目而便宜的证券。基金的一些信托人反对这一做法,要求耐夫买那些热门证券,而这一偏好恰好是他们以前经营失利的原因。耐夫顶住了压力,以后的 10 年,宾大捐赠基金名列同类业绩最优的 5% 的基金行列。

我们前面已谈到了哈佛管理部门经营哈佛大学校产的复杂的方法。耐夫说:“我经营宾夕法尼亚大学捐赠基金的办法与我以往的办法毫无区别,就是力求简单。”耐夫提到当瓦尔特·凯波特接手主管哈佛捐赠基金时,他曾对凯波特开玩笑说:“你怎么不把哈佛基金并入温莎基金呢?”耐夫还有点不太友好地提到,在 1980 年 11 月,他在《纽约时报》看到哈佛管理部门自豪地宣布,它已将 32%的股票投资于能源股上,股价正处在顶峰,此时正当石油输出国组织导致的石油大跌价前夕。耐夫自己在大跌价之后的 1986 年,当投资者对石油业前景普遍悲观时,将基金的 25% 投入了石油股。他将他自己基金的 5%(这是投资于一种证券的上限)投资于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另外的 5%投资于壳牌石油公司,这两家公司实际上是同一家企业,不过他的律师们认为从法律上讲它们是有独立企业资格的,拥有各自不同的财产。

与其他投资巨头一样,耐夫具有两大特点:过去是穷小子,而今是工作狂。他的继父经济状况一直都不好,所以整个家庭不得不苦苦挣扎奋斗。耐夫说他很早就下过决心,当时机来临时将精明地赚大钱。耐夫每周工作六七十小时,其中包括每周周末在办公室干 15 个小时,他全神贯注于工作,从不间断,令他的手下们苦不堪言。当他觉得某项工作没做好时,他对手下非常苛刻。不过在另一方面,耐夫在工作时常让手下们和他一起参与决策,而这正是他们最乐意的。

投资于冷门股票

耐夫看中的股票总是不受市场青睐、令投资者心存疑虑、裹足不前。这些股票一般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股票经纪人将很难将它们推销给普通投资者。

例如,前面提到的当耐夫在福特投入巨资时,一般投资人视汽车产业为畏途,不敢涉足。克莱斯勒的濒于破产已经吓坏了他们,而且日本汽车进一步进入美国市场的消息更令他们胆寒,所以汽车公司股跌得很低,而此时耐夫却大规模地购进。耐夫收购石油股、金融股和其他一些大动作也都这样。

忠告

1、花旗银行

投资者一直不敢接触银行股,因为这些银行被认为已近破产,无可救药。一些大银行困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难以收回的债务危机,现在又投入一半股东权益从事融资购并。但对耐夫来说,这些不利的信息意味着更多的机遇而非风险。在银行业之中,你必须注意区别那些与劳资纠纷或第三世界债务无涉的较好的地方银行和有上述问题缠身的金融中心大银行。但就是在金融中心的大银行中,假如你能发现价位被压得过低而实际上是家好银行,你也能炒成功。由于人人对银行业持怀疑态度,耐夫引用花旗作为例子,他认为花旗的经营管理是业内最新最先进的,它拥有的预防发展中国家贷款损失的储备多于实际的风险。耐夫指出,假如你减去花旗银行对不发达国家贷款的一半,像理发一样,将剩余资金投资于最稳当的国库券,这只能使花旗股票减少约每股1 美元的收益。但花旗在组织消费者活动方面异常成功。这些业务以极稳定的速度增长,其业务量已超过整个花旗的股市总值。耐夫还指出,花旗现在一半是消费者银行,业务只有部分在纽约和邻近地区。在全美国有着牢固的优势,尤其是在信用卡方面,在抵押贷款和小额贷款方面也有优势。而消费者银行业务年增长率可达15%。自从最具实力的大公司不愿向大银行借贷,懂得如何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以后,银行的机构性业务一蹶不振。为了减低损失,花旗已缩减它的机构性业务。它也将普通股的比率增加至总资产的4%,以符合法律规定。由于股利支付率只占盈余的 1/3,加上从1987 年起冲销坏帐的税负减免,花旗的资产负债表将迅速改善。大银行面临融资购并风险之后应怎么办呢?耐夫不愿投资那些垃圾债券,但银行提供给公司的贷款优于所有债券,能很快收回,应该很安全。

2、三角洲航空公司

同样,耐夫看上了三角洲航空公司。“航空公司?他们不都要破产了吗?他们不都面临棘手的劳资问题吗?”有人这样问耐夫。耐夫回答说:“对,又不对。东方航空公司有劳资问题并不意味着所有航空公司都这样。三角洲公司几乎没有劳资问题,因为那里基本上没有组织工会,雇员工作勤奋,公司以合理的低成本运作,资金有保证,而且收益前景明朗。尽管航空业整体萧条,三角洲也跟着萧条,但三角洲与整个航空界是不一样的。”耐夫持有三角洲航空公司的大量股票。

3、储贷机构

更令人恐慌的行业是那些储蓄与贷款机构。许多证券分析家声称需注入1000 亿美元才能使它们恢复偿债能力,所以这一行业大受投资者冷遇。一家加利福尼亚的储蓄机构亚曼逊公司引起了耐夫的兴趣。这家公司在东部各州派驻了代理处,它根本没有所在行业的那些问题,而且股票的市盈率一直保持在6 左右。

耐夫说,和储贷机构一样,他所持有的许多股票所在产业都或多或少受到政府管制,使投资人心存怀疑。不过事情不可能都那么糟,还是可以找到便宜的股票。

4、重组公司

至于“残余”股票,那些用最小量投资即可重新盘活的公司,耐夫觉得它们与投机资本交易相类似,只是程度不一。在投机交易中,你十次会有六次失败,而受困于劳资冲突而投资于“残余”股票十次中可能只失败三次。

5、成长股

1989 年初,股市上扬,耐夫感到成长股价格已涨到了与代表性产业现状十分不等的程度,以至于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即使我这样信守原则的炒家也被股市热烈的气氛所左右。”股市后来的发展验证了耐夫的这句话。

1 2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标题及链接:峰汇在线 » 第六章 约翰·奈夫——美国最杰出的理财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