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
量力而为
当前位置:峰汇在线 外汇知识 正文

《系统交易方法》读书笔记

乙木在闽发在线与网友言谈中多次提到《系统交易方法》,并将它推崇为国人写的最好的股市书。利用春节长假,读了第三遍,现将一些心得整理出来。推崇的原因主要跟自己有关,记得自己在97年就在日记中多次写到: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后来专心研究股市,在研判大盘的《太阳读盘系统》完成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发现自己仍然未能确定明确的买卖点,如果早一点看到波涛先生的书的话.

一、一种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的本质(乙木更喜欢用投机这个词),是一个面对随机事件和随机过程的决策过程。系统交易方法其实是一种系统决策方法。

(1)整体性与明确性

交易系统是一套完整的交易规则,它具有整体性和明确性的特点。系统性的本质是整体性。比如,有人问:如何止损?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一定要放在交易系统的框架内统一地考虑,才能解决。对于不同交易系统的投资理念及其所对应的交易规则来说,A的买点可能正好是B的止损点,且两个系统可能都是不错的系统。都有较大的正盈利期望值。至于明确性,则是决策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看着办吧”,是很多投资人的习惯,仅就这个看着办,就有可能出现短线失败被套被迫做长线,这是不明确的交易规则容易引起的第一个问题:心理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确的交易规则是不能检验的,而不能检验的交易规则,就连评价它,也很成问题。

(2)科学型、艺术型与随意型三种决策方式

科学型的投资决策方式,它遵循的是理性逻辑,它的科学哲学基础是归纳逻辑。最终体现为概率意义上的可重复性,记得常温核聚变的两位科学家,就是因为实验的不可重复性而倍受诘难。

艺术型的决策方式,它对应的人脑活动区域是潜意识区,体现为一种直觉。但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表明:直觉也是一种逻辑思维。这是因为潜意识区的活动,最终大部分来自于意识区。见君先生写的《原本的真实》告诉我们,在人脑的意识层次中往回走,可以悟出(其实是修练)真谛。就我们目前所能理解的条件看,艺术型的直觉性决策,其实质是一种统摄,即将理性决策的程序省略大部分中间过程,直接从决策条件得出决策。

半成品说他开始进入这种状态,感到自然的决策,就做,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种随意决策,而是已经对决策条件进行过多少次重复了的。就象五笔高手已经形成了快速的条件反射,字根、键盘“记”在了手上(其实是在脑中)。乙木曾说自己做不到,主要原因是目前还不想做,因为还要开发字根甚至码表。用乐器演奏来说明这个问题,是最恰当的。

随意型的决策方式,这是多数群众采用的决策方式,而市场已经、正在也即将证明,多数群众在多数时候总是错的。这种决策的随意性主要来自于情绪,而这种情绪又表现为受市场影响的群众心理。据乙木观察,投资者在股市中的决策的理性程度,还不如打麻将时的表现。两者在投入和胜负所产生的结果上相距甚远,为什么居然是这样?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在股市中,人们并不容易发现自己错,当然也就难于改进,于是也就不断重复着。除了股市里的规律相对麻将来说难于把握之外,更因为一种群众心理效应。这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即人们在群体中会失去自我,最后表现为群体效应。在股市中,我们会看到在指数高涨的过程中群众表现出的群情激奋现象。如果我们参加过实质性的大规模群众游行,也能切实地感受到这一点,要不,我们看一下文革,电视上那些红卫兵整齐划一的激动表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系统交易方法,就是一种科学型的决策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随意型决策及其经常导致的操作失败事后又懊恼不已的情况。

(3)大巧若拙

从交易系统的研究出发,系统交易方法最后表现为一种程式化的决策方式。《华尔街操盘高手访谈》中提到一位,书作者问:你印象最深的交易是哪一次?他答:没有。因为所有的交易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他采用就是程式交易。这种看上去近乎机械的决策方式,与机巧的随机应变相比,我们通常认为后者更高明,但是,老子说:大巧若拙。他是随便说的吗?我们看来要再想想。

二、一种投资理念和方法论

(1)统摄于统计模型

人在股市,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投资理念、方法和技巧,这些东西,多数是自相矛盾的。我们在这些东西面前,很容易眼花潦乱,迷失自我,所谓技多反害人。这时候,统摄是一个关键,这些东西需要被一个高一层次的东西来统摄。系统交易方法是统摄于统计模型的。这可以说是一种方法,但更是一种投资理念。我们看一下“指南针”,它的理念是筹码论和博弈论,但最后还是要统摄于统计模型的,如老鹰出击啦、米老鼠出击啦,而且有胜率估计。如果只有前者而无后者,是很难解释“指南针”的成功的。

(2)为什么要统摄于统计模型

这个问题涉及到股市里最深层次的问题,也涉及到科学哲学中最深刻、最重要的问题:上帝掷不掷骰子?上帝怎样掷骰子?建立在欧氏几何和微积分基础上的牛顿力学太成功了,以至于我们深受其害,因为它将我们的思维定型在决定论的线性思维方式中,而与之同时代的思辩哲学,又给我们强化了这种A决定B,B反作用于A的模式之中(中国人可能更为明显)。按照类似方式建立起来的经济学,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而用简单决定论、因果关系建立起来的股市理论则更让人觉得可笑,97、98年时,有个8%论,其意是说,国民经济8%的增长率,股市肯定牛市。这种论调,不要什么反驳,你看一下从93年-94年,增长率不止8%,深沪股市指数跌去三分之二就知道了。

现在,我们已经很清楚了,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胜率较大的买卖点。如果是自上而下的方法的话,它只是从投资理念的角度“发现”了股价运动的某种“先验概率”,然后用数理统计方法中进行“后验概率”的检验;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用的是概率频数的概念,其本身已经纯粹建立在统计技术意义上了。

(3)成功投资的本质和关键

在统计意义上,在对股市的本质认识是不确定性的意义上,我们知道了,怎样才能进行成功的投资。
A、发现和分离价格运动的非随机性波动
B、构造交易系统
C、检验。包括统计检验、外推检验和实战检验
D、执行交易系统

这里,明确性再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以前,有人问,怎样才能在股市里成功呢?乙木总觉得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是从盘古开天地呢?还是从广东米贵讲起呢?这下好了,就是上面的ABCD。

三、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

(1)统计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手段

K线图及其在此基础上的分析技术,可以说是算术时代的分析技术,今天统计技术已经突飞猛进,这为统计模型的构造和检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统计离不开计算机

构造和检验模型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计算,如果没有计算机的配合,是没有现实可能性。记得在92、93年的中国股市里,出售K线图是有利可图的。可以想象,此时要画一条均线(这个工作乙木自己做过),就要花很多时间了。如果是复杂一点的技术指标,再对这些指标进行数值优化,真不知道还有几个人敢用手工做?因此,在那时候,谈交易系统,肯定是痴人说梦。

乙木有幸见证了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对它的飞速发展感受很深。从8080到AT、XT(那时最好玩的游戏是警察抓小偷),以及当时128个终端的IBM小型机(这时你会知道什么叫大而无用了,虽然说起来多么牛B,但我们上机做加法经常失败),到现在,P4了,上频1.5G了,96年乙木的家用电脑才P100哪,也就才四年时间。与P4同步,有足球场那么大的超级计算机,已经可以对股市和天气进行“白箱化”模拟了。更重要的是,软件技术的同步发展,它使得非专业人员也可以不太难地使用统计技术手段了。今天,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要想使自己的交易方法变得程式化,或者用计算机来作决策支持,已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了。

四、一道滤网

(1)滤掉运气和不运气

我们经常在股市里感叹,唉,运气太差。运气是对我们有利的小概率事件发生和对我们不利的大概率事件不发生。有段时间造出几个散户明星,看他们那口气,乙木真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乙木有位亲戚97年上半年16元买了深发展,经常做得意状,现在,开始考虑要不要做长线了。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一次操作的成功,是运气使然,还是水平使然,交易系统,就是一道滤网,将我们的运气和不运气、股价运动的随机性尽可能过滤掉。

(2)滤掉投资人的心理变化

由于交易系统的决策方法是一种简单明确的程式化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过滤的掉操作过程中的各种细微、复杂、易变的心理作用,从而有效地帮助我们战胜心魔。有位股民朋友告诉我:盘中现场做的买卖经常是错的,而前一天想好的经常是对的,他分析原因在于:前者是右脑做的决定,后者是左脑的决定。是感性与理性的区别。这种心理变化如果被市场同化,这时候起作用的往往是右脑,其作用机制就象我们长途坐车一样,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小时的生物节律,目前,已经发现多起火车上的神经错乱现象了。

五、一种庙算

股市与战争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将庙算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问题先提出来。那么,我们在股市里怎么庙算呢?乙木个人的体会是: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模糊的多空力量的对比和心理倾向的强化与弱化。为什么那么多人听那么多的股评,真的是要博采众长吗?不是的,是为了获得某种支持。但是他们往往以为这就是在进行庙算了。

一个交易系统经过多重的检验,就事先决定了不同交易机会和交易规则的胜率,这才是真正的庙算。虽然它也会有最大连续失败次数、有集串现象。但长期下来,多次重复,交易的成功频率和盈利的期望值是稳定的、先验的。这不正是战争中的庙算吧?

孙子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不就正好对应于上面所说的两种庙算吗?

本文转载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标题及链接:峰汇在线 » 《系统交易方法》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