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
量力而为
当前位置:峰汇在线 外汇知识 外汇理论书籍 正文

第10章 繁荣与衰退:谁拿唧筒?谁拿刺针?

影响经济体系的波浪状变动,在经济萧条[衰退] 之后又是经济繁荣,这是不断尝试扩张信用而降低市场毛利率的必然结果。以扩张信用带来的经济繁荣,绝对无法避免最后的崩解。唯一的选择仅有:自愿放弃进一步的信用扩张而使危机较早到来,或是稍后等待整体货币系统的全然瓦解。
— 米赛斯
繁荣与衰退:经济循环

18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便争论市场经济循环波动的起因究竟是什么。我希望在本书的讨论范围内解答这个问题,使你不仅在市场的上升阶段可以获利,在下降阶段也是如此,这个时候,许多企业家与大多数投资者都处于亏损状态,或至少是流失先前大部分的获利。

本章之初,我引用米赛斯的评论,因为就经济循环的起因而言,这是最精辟而明确的见解。他的表达方式或许太过于朴实,答案却非常单纯。然而,犹如爱因斯坦提出的简单公式E=M*C*C一样,在简单的陈述下蕴含着无限知识。

如果你可以了解米赛斯的这段陈述,而且掌握其中所有细节,并运用在美国与世界的货币信用体系中,你对于市场主要转折点的预测能力可以超过市场中90%的投机者。

在这段陈述中,米赛斯认为,如果要了解经济循环,你必须了解货币、利率、信用以及信用扩张对于经济的影响。 经济循环的性质

几乎每个人都了解金字塔式计划的性质(类似如连锁信函),而且我们大多都不会参与这些活动,因为我们知道这些计划的创始者可能心怀不轨,或我们可能成为金字塔顶部的最后一位”有输无赢”的参与者。经济循环非常类似于金字塔式的计划,而且不断重复发生,它们或许不是故意的行为,却是来自于普遍被接受的错误经济观点。

18世纪以前并无所谓真正的经济循环。以往虽然有经济萧条的现象,但它们的起因都非常明确。或者是为了筹措战争的经贸,或者是为了供自己随意的挥霍,国王会派遣他的卫队四处征收税赋。这些行为将冲击人民的”正常商业活动”,并导致经济衰退。

或者由于战争,一个国家可能剥夺另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资源,例如美国内战期间,北军夺取英国在美国主要的棉花资源,冲击相关产业,使经济普遍衰退。不论原因是什么,我们都相对容易判定经济衰退的起因。如果没有发生外部的事件,经济活动将呈现直线状稳定而缓慢地成长。

然而,大约从1750年开始,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活动出现重复发生的循环波动,它们的起因并不明显。这段期间,同时发生两项重大的麻件:一是工业革命,它起源于英国,并蔓延至整个西方世界;一是中央银行的活动,更明确来说,这是由政府当局控制的部分准备金中央银行活动。由于当时仅发生这两项重大的经济事件,所以政治经济学家们开始探索,经济循环是否起因于这两项因素中的某一项。

当时的基本看法可以分为两个学派。一是”重商主义者”,他们认为经济活动的循环波动,起因于市场经济内部的某些因素。对于这个学派来说,研究重点是寻找这些起因,并运用政府的控制手段消除它们,提供一个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另一个学派是以理嘉图为首的古典经济学派,他们是分析纸币与信用扩张对于贸易的影响,并以此解释经济循环。

根据古典经济学的看法,经济循环起因于外部因素。换言之,政府对于货币与信用市场的干预。不幸地,内部学派赢得胜利,后来并形成凯恩斯经济学的独霸地位,这套经济学目前仍以各种不同形式主导世界的经济思想。所以,世界上主要工业国家都采用部分准备金的中央银行体—也因此无法避免繁荣与衰退的经济循环。

“因为中央银行存在,所以繁荣与衰退的经济循环也存在”,我了解这项陈述井没有足够的证据,但中央银行确实是起因。稍后,我将解释中央银行的货币与信用扩张,如何导致繁荣与衰退的循环。在此之前,我先提出一个历史上的案例,这是一个不断重复出现的典型范例,只是玩家不同而已。

虽然18世纪中期以前,经济循环还没有正式出现,但”英格兰银行”在 1692年已经开始从事中央银行的业务。当时,第一种不可兑换的纸币已经出现,称为The Royal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即使是在银行业务的早期发展阶段中,某些政府顾间显然已经知道,部分准备金制度与信用扩张的短期利益。说明这方面的情况,最佳的例子或许是所谓的”密西西比事件”。它发生于18世纪的法国。

路易十四当政期间(1643一1715),由于其奢侈荒唐的行为,法国的财政与经济状况百病丛生。在王室超额支出的刺激下,巴黎与其近郊曾经出现一段繁荣期,但路易十四1715年过世之后,国内与对外贸易都开始衰退,法国政府的偿付能力出现严重的问题。

法国的公债总金额高达30亿银币,公债的名称为billets’etat国家每年税收为14.5亿银币政府预算为14.3亿银币。但不包括30亿公债的利息。政府是否应该宣布破产而重新开始,当时曾经引起一场辩论,但政客们担心这会引来革命,所以只有采用其他的权宜之计。

政府最初的因应措施是采用重铸货币的方式。将银币贬值20%。新银币的重量为旧银币的4/5。面值却相同,并以法令强迫人民兑换新的银币。结果,国库虽然增加O.72亿银币的收入,但整个国家的贸易运作更加混乱,经济也更加衰退。

为了平息民众对于贬值的抱怨,政府稍微调降税率,并展开一项改革计划,清除税务人员普遍的贪污现象。这些措施转移大众的注意力,并避开国家的财政危机,但政府的偿付能力并没有因此改善。

这个时候,一位苏格兰人约翰.劳出现了。他是一位狂热的赌徒,也是一位经常周旋于贵妇人之间的花丛老手,他因为某位女人而在决斗中杀死一个人,被迫由苏格兰逃至欧洲大陆。他在欧洲得以发挥他的赌博技巧,并运用他对于货币、信用与政府融通的新颖观念。劳坚信,在没有纸币的辅助之下,整体贵金属货币体系无法因应商业交易的需求,并会局限经济成长。换言之,犹如凯恩斯一样,劳认为,通过妥善管理的信用扩张,并以通货膨胀的方式发行货币,即可以达成经济的繁荣。(我非常好奇,凯恩斯的思想是否受到劳的影响。)

劳向当时法国摄政王奥林斯公爵进言,说服摄政王相信私有中央银行的必要性,并采行他的货币与信用理论,即可让法国重新成为经济强国。

1716年,摄政王发布命令,授权劳与他的兄弟成立一家银行,并发行1.2万股的股票,每股500银币。购买股票时,可以支付四分之一的银币,其余以公债抵付。摄政王又授权劳发行银行纸币,并宣布纸币可以依据面额缴纳税金(某种程度内,这相当于是宣布纸币为法币)。

劳并不是银行业务的生手。他父亲是苏格兰的银行家,劳本人精通货币、信用与交易业务,他了解必须博得大众对于银行纸币的信心,如此整套计划才得以运作。所以,发行纸币时,他宣布银行纸币见票即可以兑换一定成色的银币。大众普遍预期银币会进一步贬值,所以非常愿意持有银行的纸币;发行之后不久,纸币便对银币出现溢价。

大众对于劳与纸币的信心迅速增强,纸币兑换银币的溢价高达15%。而银行也在法国的五大金融中心设立分行。这个期间,公债的交易价格则有78.5%以上的折价。

截至目前为上,劳完全根据健全的经济学原理行事。毕竟,当时法国需要的是人民对于国家信用与货币的信心。劳发行充分可以兑换的通货,便具有这些功能。

事实上,持有纸币可以防范银币的贬值。只要大众继续相信银行的信用,以及纸币与白银之间的兑换能力,他的纸币”就像黄金一样有价值”。由于人们对于通货恢复信心,国内与对外贸易也开始复苏。税收情况趋于稳定,公债的清偿虽然缓慢,但总是在逐步改善。

奥林斯公爵虽然不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却知道神奇的纸币治愈了法国所有的经济病症。由于他认为这是迅速清偿政府公债的良机,摄政王在1717年犯下两项致命的错误 。

第一,他授权劳成立一家新公司,它拥有唯一的特权在”路易斯安那特区”交易,这包括整个密西西比河西岸在内,当地蕴藏大量的黄金和白银。这家公司发行29万股的股票。票面金额为每股500银币,购买者可以根据公债的面额抵缴股款,虽然公债当时的交易价格约仅面额的16%。

第二,摄政王将劳的银行改为国有银行,并称为”法国皇家银行”。在随后的几年内,摄政王发行十几亿银币的纸钞,他显然不明白这项政策的后果。我们不知道劳当时是否同意这项政策,但银行在他的管辖期间内,纸币的发行量从来不曾超过6000万银币。

十多亿银币纸钞并不是在法国街头散发,而是以放款的方式发行。换言之,以通货膨胀方式发行的纸币,造成大量而快速的信用扩张。除此之外,政府又以另一种方法回赎仍然流通在外的公债,摄政王又下令重铸银币,人民可以拿旧有的4000银币,再加上1000银币面值的公债,交换重量较轻的5000新银币。

信用扩张立即的结果是投机性的繁荣。商人们大量举债而买进国内、外的商品,国内产业大幅扩张,进口增加,建筑业热络(尤其是巴黎近郊地 在这次繁荣期中,最闪亮的明星是劳的”密西西比公司”。奥林斯公爵授权该公司拥有唯一的特权在印度、中国、南海与”法国东印度公司” 的所有属地交易。公司也改名为”印度公司”,劳立即发行5万股新股票。每股为500银币,购买者可以根据公债的面额来抵缴股款,而且承诺每年发放每股200银币的股息。

新股票的发行立即造成投机的热潮。民众相信劳是金融奇迹的创告者,数以千计的人在他的住宅外排队等候,试图购买价格每天不断上涨的股票。摄政王目睹这种热烈的反应,认为这是回赎所有公债的良机,于是又授权再发行30万股新股票,每股价格5000银币,购买者还是可以根据公债的面额抵缴股款。

1 2 3 4 5 6 7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标题及链接:峰汇在线 » 第10章 繁荣与衰退:谁拿唧筒?谁拿刺针?